“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17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这已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治本良药。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市场需求,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乘势而上、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转型升级这个关口。

而在今年1月16日召开的全区农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农牧厅厅长王文宇所做的报告题目就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开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从这份报告中不难看出,宁夏不仅明确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更是提前进入了实践探索阶段,同时也让宁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之年步入了深化之年。本报今起连续刊出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文章,探析宁夏如何破解这一命题。
■看看咱宁夏目前的农业家底
根据自治区农牧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70.6万吨,实现“十三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9.7元,增长9%,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1+4”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适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恢复优质小麦面积,稳定水稻、马铃薯面积,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168万亩。推进草畜产业节本增效,建立示范点60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2个,“粮改饲”试点县扩大到5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9万头,同比增长0.9%;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260万头、1760万只,同比增长4%和3.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2.1万吨、10.9万吨和202万吨,同比增长4.9%、3%和8.3%;利通区、贺兰县列入国家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中心落户宁夏。实施蔬菜增供增收“双百工程”,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60个,创建蔬菜标准园19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14万亩。推进渔业生态高效养殖,适水产业面积达到75.6万亩,农作物制种、小杂粮、油料、生猪等地方板块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6.5%,农民来自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占到43%。全面落实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意见,整合资金2.5亿元,特色产业脱贫9.96万人,占年度脱贫人口51.6%。
■宁夏为何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自治区农牧厅厅长王文宇介绍,当前,我区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色优势产业效益逐步显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较好的生产基础和物质基础。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农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衔接不紧,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加工转化率偏低;二是农业生产效益还比较低,与“一特三高”特别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宁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还不够;三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用水、耕地资源、土壤环境的“弦”绷得很紧,农业防灾减灾、动植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四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制约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王文宇说,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主要在生产端、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手段,从选择农产品种类看,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养什么;从提高农产品品质看,目的是通过高品质占领高端市场,实现高效益;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看,也是为了拉长产业链,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的各个环节都受益;从保护提升农业生态功能看,就是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最终目的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王文宇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改革、重点在改革、成败看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起有利于实现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
■宁夏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走
稳中求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和体制机制是宁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主要方向。
王文宇介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产业调整,使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种什么养什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从供给侧发力,但要从需求侧考虑,要着眼于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比如我区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减少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控制肉羊饲养量,提高肉牛、奶牛养殖量等,就是结构性改革。二是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从整个社会需求看,高中低档农产品都有需求,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多地追求安全、口味和健康,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比如枸杞,过去人们比较关注色泽、大小,现在更关注农残、营养成分;比如羊肉,过去有得吃就行,现在更注重口味。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农业发展逐步突破时空和人力资源分布限制,催生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些新产业新业态。而且从农民增收渠道看,单纯依靠种养业,路子会越走越窄,必须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提供生态产品。要从单纯追求产量、大水大肥不可持续的粗放模式中转变出来,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生态环境改善了,又能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王文宇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作用。所谓龙头企业,是指产品直接面向餐桌或厨房等终端市场的企业。比如肉牛产业,有从事繁育的、育肥的、屠宰的,但只有把牛肉做成品牌送上厨房或餐桌的分割加工企业才是龙头企业。之所以要靠龙头企业,主要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生产优质产品,产品质量体现在终端产品上,只有处在生产链终端的龙头企业才具备控制终端产品质量的条件和能力。因而龙头企业不仅要严格控制自身加工环节,还要控制产业链条上其他环节的产品质量,这样才能确保终端产品的味道和品质始终如一,产品才有辨识度,才能形成品牌。同时,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比如盐池滩羊养殖区要向盐池、同心、海原一带集中,其他地区不具备产地优势;普通育肥肉羊要向沿黄灌区两侧集中,利用荒沙地建育肥场;肉牛则要向南部山区集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支持对象上,不仅要支持“龙头”,也要支持“龙身”“龙尾”,而且支持要有利于形成竞争,让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自由竞争,防止形成垄断,使市场长期保持活力。